人民日报体育版点赞云南昆明这支“爷爷足球队”
人民日报体育版点赞云南昆明这支“爷爷足球队”
人民日报体育版点赞云南昆明这支“爷爷足球队”
数据来源(láiyuán):中国奥委会
6月23日,又(yòu)是一年奥林匹克日。
回顾过去,奥林匹克光芒闪耀在远方(yuǎnfāng)和身旁。
竞技赛场,中国运动员(yùndòngyuán)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(àolínpǐkè)精神发扬光大,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,生动呈现(chéngxiàn)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。
街头巷尾,一个个跃动(yuèdòng)的身影(shēnyǐng)、一支支健身的队伍,领略着运动的快乐,见证着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步伐铿锵。
“相互理解、友谊、团结和公平竞争”。奋斗在新(xīn)征程上,我们每个人都是奥林匹克(àolínpǐkè)精神的诠释者、传递者,都是奥林匹克的参与者。
人人都是奥林匹克(àolínpǐkè)的参与者
回想起不久前结束的多哈世乒赛,我(wǒ)依然心潮澎湃。顶住压力成功卫冕女单冠军后,时任(shírèn)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亲自为我颁发冠军奖杯,令我备受鼓舞。竞技场上,球不落地,永不言弃(yǒngbùyánqì)。拼尽全力、挑战极限、超越自我,这是所有参赛(cānsài)运动员对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(gèngqiáng)——更团结”奥林匹克格言的永恒追求。
2008年(nián),我在电视机前观看(guānkàn)北京奥运会的比赛,张怡宁与王楠的精彩对决令人(rén)热血沸腾。颁奖仪式上,3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画面,更是(gèngshì)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。那时,我接触乒乓球不到3年,奥林匹克的种子已在我心里悄然生根。
从那时起,我的人生有了方向。每次捡球,总想着(xiǎngzhe)把球盆再装满些,这样就(jiù)可以多打几个球;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时,看到跳跃的小白球,还是会忍不住挥拍。进入省队后,我对自己(zìjǐ)的要求更加严格(yángé),每次训练比别人早起一小时,下训后还要再加练几十分钟。我知道,当决心为祖国荣誉而战时,便容不得(róngbùdé)一丝懈怠。
努力不会(huì)辜负每一个追梦者。20岁时,我(wǒ)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块奥运金牌(àoyùnjīnpái)。站上最高领奖台,听到国歌响起,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,一个人只有把个人梦想与祖国荣誉结合起来,才会拥有那份坚不可摧的力量(lìliàng)。
成长的(de)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,竞技体育(tǐyù)的残酷就在于冠军只有一个。但是奥林匹克史上的无数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为梦想拼尽全力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(zìjǐ)的冠军。
巴黎奥运会上,我身兼3项,为国乒包揽5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,对奥林匹克精神也(yě)有了新的感悟。混双决赛(juésài)后,我们和外国运动员一起(yìqǐ)合影;闭幕式(bìmùshì)上,我代表(dàibiǎo)亚洲运动员,与巴赫主席以及各大洲运动员站在一起……这些暖心的画面,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中。体育是促进和平的力量,“更团结”彰显了奥林匹克的时代使命。
体育(tǐyù)是(shì)全世界通用的语言,人人都是奥林匹克的参与者。我很高兴看到,有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体育爱好者尽情(jìnqíng)挥洒汗水,用体育运动为健康生活(shēnghuó)添彩。我相信,每个人对体育的热爱、为梦想的坚持,将共同汇聚起奥林匹克的时代荣光,为构建山海相连(xiānglián)、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体育力量。(作者为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,本报记者孙龙飞采访整理)
新一届(xīnyījiè)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
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,一位9岁的(de)津巴布韦女孩盯着电视机,看到自己(zìjǐ)的同胞在跳水赛场上尽显英姿。“我有一天也要参加奥运会,为津巴布韦赢得金牌!”小小的她立下(lìxià)志愿。
33年后,这个女孩不仅早已实现了自己的愿望,更在希腊当地时间3月20日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44次全会(quánhuì)上(shàng),从7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,当选(dāngxuǎn)为国际奥委会第十任主席。
她就是柯丝蒂·考文(kǎowén)垂,历史上首位来自非洲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女性(nǚxìng)主席。6月23日奥林匹克日上,考文垂将正式(zhèngshì)接任托马斯·巴赫。
1983年,考文垂出生于津巴布韦首都(shǒudū)哈拉雷,在家人带动(dàidòng)下,考文垂幼年时接触游泳运动,并在6岁时加入游泳俱乐部。
运动员时期,考文(kǎowén)垂征战过5届(jiè)奥运会,尝遍各种滋味。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,考文垂初登奥运舞台,便参加了游泳4个项目的争夺。4年之后的雅典奥运会上,更加成熟的她大放异彩(dàfàngyìcǎi),一举夺得3枚奖牌,其中包括女子200米仰泳金牌,这也是津巴布韦(jīnbābùwéi)历史(lìshǐ)上的首枚个人项目奥运金牌。北京奥运会上,考文垂夺得1金3银(yín),成为非洲历史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。
考文垂继续征战了伦敦和里(lǐ)约两届奥运会,之后逐渐淡出赛场,此时的(de)她已经(yǐjīng)有了新的角色。2013年(nián),她以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进入国际奥委会,并于2018年至2021年期间担任运动员委员会主席。
从观众到奥运冠军,从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到国际奥委会主席,对这位曾经的游泳(yóuyǒng)奥运冠军而言,泳池外的考验同样艰巨(jiānjù)。
“运动员的(de)需要和期待,以及他们如何(rúhé)看待自己在未来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角色,这些都是我(wǒ)要认真了解的。”接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,考文垂的工作首先从倾听开始,“为了更好地(dì)支持运动员实现奥运梦想,我们必须认真倾听他们本人的声音。”
在(zài)顶尖运动员层面办好奥运会,在社区层面传播奥林匹克(àolínpǐkè)价值观,这是考文垂对于新角色的基本工作思路。与此同时,强化同国家(地区)奥委会之间的联系、推动年轻一代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等也(yě)在她的工作计划(jìhuà)之中。
对这名昔日奥运冠军的当选,有人认为当前政策会得以延续(yánxù),有人则期待(qīdài)她能(néng)加速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。如何面对体育(tǐyù)政治化倾向(xiàng)、如何吸引新一代年轻人、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……考文垂所面对的绝非坦途(tǎntú)。“我的大门永远向大家打开,我期待未来可以倾听所有人的声音,确保奥林匹克运动始终与时俱进、强健有力,为年轻一代留下卓越的遗产。”考文垂说。
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(jìqiǎo)运动员王心迪
“全力拼搏,成为(chéngwéi)更好的自己”
助滑(zhùhuá)、起跳、翻腾、入水……运动员王心迪(wángxīndí)的动作(dòngzuò)一气呵成。6月16日,在河北秦皇岛训练基地,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开启了水池训练。
水池训练是对雪上训练的补充(bǔchōng),是队伍(duìwǔ)夏季训练的重要部分。“这一周(yīzhōu)以适应性训练为主,后面要冲击高难度动作,也要在稳定性上有所提升。”王心迪为自己的夏训设立了明确目标。
距离2026年米兰冬奥会开幕仅剩200余天(yútiān),自由式滑雪(huáxuě)空中技巧队的冲刺备赛早已开启。
这是王心迪的(de)第三个冬奥会(dōngàohuì)备赛周期。30岁的他练习自由式滑雪空中(kōngzhōng)技巧项目已有18年之久,其间参加过许多比赛,也获得多个世界冠军。然而,未能站上冬奥会的领奖台,始终是他心中的遗憾。
“奥林匹克的舞台(wǔtái)是每个运动员终生追逐的梦想,我想为梦想再拼一次。”王心迪说,备赛米兰冬奥会,自己在技术和心态上都更成熟,目标也(yě)更坚定。为了打磨动作细节(xìjié),王心迪经常主动加练(jiāliàn)。“训练就是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,虽然(suīrán)过程不容易,但我很享受。”他说,“以前总是(zǒngshì)想着结果如何,现在更专注于过程。过程做到位,结果自然水到渠成。”
训练场上的倒计时牌,记录着时间的流逝。“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努力、非常刻苦,我也将为了奥运梦想(mèngxiǎng)全力拼搏,成为(chéngwéi)更好的自己。”王心迪说(shuō)。
北京冬奥会志愿者(zhìyuànzhě)徐天然
“每一份付出(fùchū)都非常动人”
练口语、学教学(jiàoxué)技巧、了解风土人情……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徐天然,最近正在(zhèngzài)为下半年前往罗马尼亚孔子学院担任国际中文(zhōngwén)教育志愿者做准备。
成长于(yú)北京的徐(xú)天然从小受到这座双奥之城的熏陶,北京冬奥会正式招募志愿者时,她毫不犹豫就报了名。北京冬奥会期间,许多精彩的比赛瞬间给(gěi)徐天然留下了深刻印象。“当(dāng)运动员从雪坡上滑下来时,所有(suǒyǒu)观众都在欢呼庆祝,无论他们来自哪里。残奥会时,有一些选手会不小心错过旗门,但他们为了(wèile)完赛,还是会把自己的身体努力挪回去……这些瞬间都深深触动着我。”徐天然回忆。
在徐天然眼中,奥林匹克的情怀和魅力是自己参加志愿活动(huódòng)的动力。“我在志愿活动中认识了许多新朋友(péngyǒu)。北京冬奥会时,我们向(xiàng)许多外(wài)国志愿者朋友学习语言;哈尔滨亚冬会时,一位泰国运动员跟我交换了徽章……”徐天然说,“赛场上的每个(měigè)运动员为了同一个(tóngyīgè)梦想而拼搏,赛场外的每名工作人员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,每一份付出都非常动人。”
初中时,徐天然学习了太极拳(tàijíquán)和武术,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(chuántǒng)文化的魅力。在她看来,参加各类体育项目也是对中华体育精神的一种传承。
“爱上体育运动后,我感觉身体更加(gèngjiā)强健、心情更加舒畅,同时(tóngshí)也有超越自我的成就感。”徐天然说。
云南昆明(yúnnánkūnmíng)“爷爷足球队”组织者孙滇云
“多运动(yùndòng),人会觉得更幸福”
记者 陈(chén)晨曦 杨文明
上午10点,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农贸市场人声鼎沸。穿过(chuānguò)叫卖声此起彼伏的(de)摊位,一片绿茵场映入眼帘——奔跑、过人、传球,一场足球赛正在进行(jìnxíng)。特别的是,场上都是头发花白的“老将”。
“在(zài)我们队里,50岁的是年轻球员,最大的有90岁!”这支“爷爷足球队(zúqiúduì)”的组织者、69岁的孙滇云说,每周二、周五是他们相约踢球的日子。“都不用喊,大家自发就到场了(le)。”孙滇云说。
“球队成立于1982年,40多年过去,队员已经突破了(le)百人。刚起步时,还(hái)得到处借球场。”孙滇云说,10年前,在(zài)茨坝街道老年活动中心,球队有了自己的球场。“现在每周分组踢踢球,每年参加两到三次(sāncì)全国赛。”孙滇云说,今年5月,球队去山东威海参加临港星途杯足球赛,拿下了60岁(suì)以上组别的第三名。
对“爷爷(yéyé)足球队”来说,虽然奔跑速度和带球技巧都已不如往日,但他们用(yòng)一种更纯粹、更乐观的心态来踢球。
“比赛没有记分牌,不能有冲撞是这个球场的(de)首要规则(guīzé)。”孙滇云笑着说,“友谊第一、健康第一、快乐第一、和谐第一、比赛第五。”
除了足球,跑步、羽毛球、气排球,都(dōu)是大家经常参与的项目。“出出汗,多运动,人会觉得更幸福(xìngfú)。”孙滇云说,前不久,他们组织了一场(yīchǎng)“六一老顽童”比赛,未来还将(jiāng)快乐地奔赴一场又一场比赛。(实习生那琳参与采写)
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(píndào)
云南日报(yúnnánrìbào)-云新闻编辑:蔡飞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